热门标签:
所在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投资人工智能ETF如何“防震”?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1:16:00    

文|《金基研》 陌语

随着DeepSeek概念、自动驾驶等技术突破,人工智能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核心领域。《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203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达1万亿元。在政策支持与技术迭代的双重驱动下,A股人工智能板块迎来爆发式增长,近两年板块整体涨幅明显,成为市场“香饽饽”。

一、低成本“捕捉”AI全产业链机遇

在政策支持与技术迭代的双重驱动下,人工智能板块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ETF成为低门槛投资工具之一。

从人工智能ETF上看,主要覆盖三大核心指数体系。其中,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精选50家沪深两市AI全产业链企业,信息技术与通信服务行业占比较高。

而中证人工智能产业指数侧重技术创新与成长能力,成分股筛选引入业务占比、研发投入等指标,电子与计算机行业较高。

科创AI指数则聚焦科创板30家高纯度AI企业。其中,半导体行业占比50.8%,覆盖芯片设计、光模块、AI算法等领域,具有高弹性特征。

从成本效益上看,相较于多数主动管理型基金1.5%的管理费,人工智能ETF费用更低。例如,易方达中证人工智能主题ETF的管理费仅0.15%/年,托管费0.05%/年,交易成本大大降低。此外,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百元起购的门槛大幅降低了参与科技赛道的资金要求。

再者,人工智能ETF市场表现持续优异。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2日,华夏中证人工智能ETF近三年收益率达16%,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为-9.16%的收益率。招商中证云计算与大数据主题ETF发起式联接A近6个月收益率为19.08%,同样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为-3.32%的收益率。

二、如何科学布局人工智能ETF?

尽管人工智能行业前景广阔,但投资者需清醒认识投资风险。

首先,人工智能领域技术更新速度远超传统行业,这种快速迭代对企业提出严峻挑战,未能及时升级核心技术的企业可能面临市场份额急剧下滑,甚至被技术革新浪潮淘汰。

其次,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政府加强对数据安全、算法伦理等领域的监管。数据安全法、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等政策的密集出台,要求企业增加合规投入,显著提升运营成本。

再者,人工智能行业呈现高度分散的竞争格局,同质化竞争现象突出,激烈的价格战导致行业利润率承压。技术壁垒较低的领域更容易陷入无序竞争,企业需通过差异化创新构建护城河。同时,跨界竞争加剧,传统科技巨头与初创企业在多个赛道展开角逐,进一步增加市场不确定性。

最后,市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预期导致板块估值水平长期处于高位。部分企业估值已透支未来多年业绩,显著偏离其实际盈利能力。例如某些芯片设计公司市销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存在估值回调风险。投资者需警惕概念炒作,关注企业技术转化能力与商业化进程,避免因短期市场情绪导致非理性投资决策。

因此,投资者可通过建立多维动态监测机制,实时跟踪技术演进方向、政策法规变化及行业竞争格局,及时识别潜在风险信号。

同时采用分散配置策略,构建跨市场、跨领域的人工智能ETF组合,降低单一技术路线或细分行业波动的影响。在标的选择上应坚持价值投资导向,重点关注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专利转化率、现金流质量等核心指标,规避纯概念炒作标的。

此外,为应对市场波动,可运用指数期权等衍生品构建保护性头寸,将组合最大回撤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鉴于技术发展的周期性特征,建议投资者保持长期投资视角,通过定投策略平滑短期市场风险,充分分享行业长期增长红利。

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犹如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既需要把握方向,更要控制车速。投资者在分享技术红利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行业特有的风险属性。通过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将风险控制融入投资决策全流程,方能在这场技术革命中实现稳健收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