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所在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机器人涌入景区,引领文旅新风尚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8:35:00    

“看,春晚机器人!”“第一次在景区见到机器人,很有科技感,孩子一直在跟它互动”……这个清明假期,众多游客在全国各地的景区与机器人不期而遇。潮流漫卷,与苦思破壁“文旅+”的景区一拍即合,二、三月以来,机器人迅速实现场景渗透,从以往景区景点的“新奇点缀”变成批量、爆发式地进入,成为游客的新宠和文旅服务升级的催化剂。(4月7日澎湃新闻)

这个清明假期,大批机器人涌入景区。“文旅+机器人”组合,在各地加速落地实践。显而易见的是,很多景区确实需要机器人,后者不仅能带来话题性、传播度,还能提供种种很实际的服务功能。而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其实机器人也需要景区。其中的道理同样不难理解,节假日的热门景点人员密度极高,就一项新产品、新技术的曝光、演示与客群开发而言,这堪称“黄金窗口”。眼见为实、试过才知道,此次假期里,就有很多人在景区完成了和机器人的初次接触。

山东云门山风景区清明假期试点推出外骨骼机器人辅助服务。 “青州云门山风景区”图。图源网络

今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培育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这也标志着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迎来了重大战略机遇期。而从各方反馈看,政策的激励效应正在加速显现。在应用机器人方面,很多景区可谓走在前列。景区投用的机器人,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知识资讯型”“情绪价值型”,用机器人进行多语种景点介绍、游客导流、娱乐表演等;还有一类,就是“牛马型”“苦力型”,外骨骼机器人“登山神器”、机器狗挑夫等就属于这类。

机器狗“入职”萍乡武功山景区警旅大队,辅助巡逻。“武功山景区”图。图源网络

景区投入使用的机器人,对于游客来说,花点小钱就能“尝鲜”而且能大幅节约体力,何乐不为;而于景区而言,如今消费级外骨骼机器人的价格也就两三千元,向游客出租这类机器人,成了一门能够回本、有利可图的生意。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需求端规模扩张,机器人厂商边际生产成本的降低,想必还有不小的空间,这是一个正向的产业链循环。

较之以往,本轮机器人热的大爆发,则有着完全不同的逻辑。一方面,当下大多数商品化的机器人作用指向明确、性能较为可靠。其不再是“摆设”“展品”,而是值得信赖和托付的工具;另一面,如今很多机器人的造价、售价都稳步走低,在经济维度,其具备了更多的可负担性。而这,也成为了彻底走通商业模式的起点。

我们同时也能看到,新技术、新产品激发了文旅场景的新势能。机器人的“在场”,让旅途有了新的际遇、新的乐趣、新的发现。来到景区,更多人可以感受机器人产业的最新成果。超越景区,我们相信,越来越多的消费级机器人,也将会加快进入家庭场景。比如说,用外骨骼机器人来“护老”“助老”等等。“文旅+机器人”,只是一个示范、一个样本,“机器人+”的各种可能有着广阔的想象空间。从体验过的游客,到被说服的消费者,机器人的产品力,即将迎来商业价值的大兑现。

大批机器人涌入景区,没有什么比现实场景下的真实应用更能打动人。外骨骼机器人、机器狗、人形机器人等等,都在丝滑的场景嵌入和能力验证中引领着产业的新风向,同时也加速奔赴用户、塑造文旅新场景。

文 | 然玉(资深媒体评论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