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所在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湖北农业农村领域发展态势良好 600亿担保金融活水助产业升级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09:37:00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李璟

谷雨时节,万物竞发。湖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农村领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和新的变化。

根据湖北省统计局日前发布的经济运行主要数据,今年一季度,湖北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畜牧业稳定增长,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76.42亿元,同比增长3.4%,高于上年同期0.9个百分点。从重点农产品生产情况看,冬小麦播种面积保持稳定,春耕春播平稳有序推进。

值得关注的是,融资担保作为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金融资源精准流向农业农村经济的桥梁和纽带。湖北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简称“湖北农担”)日前披露,该公司已累计为全省10万余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担保超600亿元,拉动社会投资约1700亿元,推动金融活水及社会资本涌入农业生产、加工一线,为湖北加快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注入了强劲动力。

产业兴旺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今年以来,湖北各地深入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有效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推动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农业生产稳定向好,产品产量保持增长。积极推进春季农业生产,着力保障“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目前春耕生产形势总体较好,主要粮油作物小麦、油菜等长势好于上年。在提升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基础上,全省加大畜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培育打造比较优势。一季度,全省肉蛋奶同步增产,猪牛羊禽肉产量121.7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3.1%。

主要农产品提质稳价,后期产能供给保障有度。今年以来,湖北继续发力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高质量建设,作为全国市场重要支撑的畜牧业、渔业的产品价格总体回升,带动一季度全省农产品生产者价格同比上涨1.6%。全省“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居民消费端食品价格有所回落。

乡村富民产业蓬勃发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不断拓展。今年以来,全省持续深入实施强县工程,加快乡村全面振兴,优化实施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拓展农民就业和增收渠道。一季度,湖北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规模继续扩大,总量为1161.5万人,同比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826元,同比增长5.9%,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收入1.1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同时,产业集群效益巩固显现,县域经济活力不断激发,县域就业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一季度,湖北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在省内就业人数678.8万人,同比增长3.8%,占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总量的58.4%,占比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乡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也同步催生带动富农惠农新产业新业态。元旦、春节期间到乡村过大年、品美食、游冰雪成为城乡居民节庆活动首选,踏青赏春、节俗体验、农耕乐趣等需求叠加释放,带火了乡村休闲旅游、充实了农民的荷包。一季度,全省农村本地非农就业劳动力583.4万人,同比增加1.2%,月均收入同比增长4.5%。

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总的来看,一季度湖北农业农村领域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下一步,还需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拓展农业生产空间领域,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以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

金融活水润泽农业产业链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又到了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荆楚大地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发展县域富民产业,离不开金融支持。

今年以来,湖北农担向支点建设聚焦聚力,把助力春耕备耕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为湖北全年粮食丰产丰收和农产品稳产保供打好底、起好步、开好局,并围绕茶叶、莲藕、鱼腥草等特色农产品供给等重点领域,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为地区农业产业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贡献农担力量。

据了解,农业产业链涵盖从种植养殖、加工制造到市场销售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然而,众多农业经营主体,如农户、合作社和中小农业企业,常因缺乏抵押物、信用记录不完善等问题,难以从传统金融机构获得充足资金。

对此,湖北农担围绕全省十大农业重点产业链,紧扣产业特点,创新开发一系列专项担保产品。公司深入仙桃、潜江、蕲春等地实地调研后,结合当地特色产业,相继推出“龙虾贷”“黄鳝贷”“赤壁青砖茶”等链上产品。与禽蛋类产业链头部企业七尚公司联合推出“禽业贷”产品,为荆荆襄宜等地禽蛋产业发展注入资金活水,助力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截至2024年末,累计为8357户产业链上下游农户提供融资担保69.83亿元。

近年来,湖北农担还不断完善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聚焦优质稻米、生猪、蔬菜、家禽及蛋制品、茶叶等全省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与商业银行合作开发秭归脐橙、恩施茶叶等县域“特色产业贷”,出台“龙虾贷”“黄鳝贷”等,带动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家、省级企业254家。

聚焦提升担保贷款效率,大力推广“301”(3分钟申贷、0人工干预、1秒钟放款或授信)银担直连线上纯信用快贷模式,与商业银行合作推出湖农快贷、楚农e贷、惠农快贷、邮农快贷、裕农快贷。针对部分地方政府推荐不畅、风险资金有减无增及回收难等问题,湖北农担还因地制宜探索出了“622”合作模式、政府承担0.3%风险补偿模式等一系列多元化政担合作新模式。这些有益尝试,已经在咸宁咸安区、通山县,襄阳宜城,荆门钟祥,恩施鹤峰,天门等多地落地实践,累计为农企农户节省融资成本超26亿元。

视觉中国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