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关于儿童肿瘤,家长需关注这些方面
2025年4月15日—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宣传主题为“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在此背景下,多家医疗机构相关科室纷纷推出了科普、咨询等多元公益活动。
据了解,北京和睦家在京多家院区将在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开展多种内容形式的宣传活动,并举办儿童肿瘤公益咨询活动,小儿外科主任、医学博士张钦明,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陈迪祥等专家将为有需求的患者及其家庭答疑解惑。

和睦家北京区小儿外科主任 张钦明
儿童群体有哪些常见的肿瘤?
张钦明博士介绍,儿童常见的肿瘤大部分为良性,恶性肿瘤中比较常见的有神经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如果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治,是有很大机会治愈的。以肝母细胞瘤为例,其生长迅速、病程短,及时治疗能获得较好的预后,但若不及时治疗,导致疾病进展至中后期,将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存时间,因此及早诊断并积极评估治疗非常重要。
那么该如何做到尽早发现?张钦明博士表示,儿童恶性肿瘤一般在5岁以内高发,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则通常在2-3岁发病。家长应关注婴幼儿的腹部是否反常地变大,触摸时是否存在包块,如果有则可能与肿瘤相关,应及时就医做进一步的检查。
肾母细胞瘤患儿还会出现尿血、发烧、贫血、呕吐等症状。如果孩子出现腿疼的情况,不可轻易将其简单地判断为生长痛,也可能是神经母细胞瘤转移到骨骼上造成的,任何不适症状都应加以重视。
作为常规体检,可半年或一年给孩子做一次腹部超声检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治”。本次公益咨询活动也是为了呼吁广大家长加强对儿童肿瘤防治的重视,通过咨询科普让更多患儿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机会。
多学科综合参与 助力治疗效果提升
目前,儿童肿瘤的临床一线治疗手段是什么?张钦明博士首先分享了他所负责的一个经典病例:2023年初,一名年仅3岁的宝宝因腹部有包块在妈妈的陪伴下来到北京和睦家医院。张钦明博士通过详细地查体及超声、增强CT、血液瘤标检查的结果,迅速诊断肝脏恶性肿瘤“肝母细胞瘤”的可能性较大,且瘤体巨大,需要尽早手术。
医院高效组织来自小儿外科、小儿内科、麻醉科、输血科、手术室、护理团队等多学科的专家进行多学科综合治疗(MDT)讨论,制定周密的手术方案,在患儿入院第五天就实施了全麻下进行的“左半肝切除术+输液港植入术”,手术历时4个半小时,完整切除直径达11厘米的肿瘤,患儿术后恢复顺利,并在小儿内科团队的精心治疗下完成了术后化疗。

张钦明博士表示,目前多学科综合治疗能够为患儿提供尽可能全面、高效的治疗方案,通过外科手术、放化疗、干细胞移植、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等先进手段,能够有效提升生存率,并有机会获得治愈。
内部资源+外部专家 搭建一站式高效诊疗“绿色通道”
北京和睦家秉承着“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提供综合+专科的“一站式服务”,多学科团队精诚合作,并邀请来自北京儿童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等公立医院的儿科领域专家参与会诊,尽可能快速地完成检查、诊断、评估,给到每位患者相对良好的治疗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和睦家在京医疗网络内的多家医院,具有同质化医疗资源,并且内部协调机制灵活、高效,各科室之间紧密合作,围绕患者开展诊疗服务,患儿到院后,多院区、多部门、多科室迅速搭建就诊“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内开展高效救治。
在治疗过程中,由小儿外科、麻醉科、血液科等专家团队利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等世界先进的硬件设备完成微创手术,针对可能出现的肿瘤破裂出血风险,提前做好抢救性治疗预案。术后由小儿内科、护理等专家团队跟进放化疗,并做好长期随访,以应对康复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

在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北京和睦家的一系列举措,在为患儿家庭带来帮助的同时,也唤起大众对儿童肿瘤防治的关注。“未来,北京和睦家也将继续依托内部资源与外部专家,优化 ‘绿色通道’,守护更多儿童的健康。”张钦明博士说道。
2025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儿童实体肿瘤公益咨询报名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报名】

注意事项:一共5个名额,先报先得。将按照报名时间顺序逐一联系,直到满额。请确保您填写的电话号码准确,工作人员将与您联系确认看诊时间和地点。
活动时间:2025.4.15-4.30
校检:孙朝阳 张萌
审核:陶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