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新质生产力 龙江民企竞逐新赛道
□本报记者 彭溢
在黑龙江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沃土上,民营企业正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以蓬勃之势竞逐新赛道。截至今年3月,哈尔滨思哲睿智能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康多手术机器人在全球15个国家实现商业化落地,累计订单量超40台,商业化单个医院年最大手术量突破2000例,在我国“高端医疗装备推广应用项目”腔镜手术机器人领域排名第一。黑龙江惠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七大类二十余种产品,已覆盖全国所有行政区域,累计作业面积超9亿亩次,并远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北斗农机自动驾驶系统、农机智能监测设备系列产品总销量全国第一……
据省科技厅统计,截至目前,我省共有高新技术企业5040家。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九成。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民营企业勇于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龙江高质量振兴发展注入了澎湃新动能。
以新谋进 推动成果产业化
走进位于大庆国家级高新区新兴产业园的安牧吉(黑龙江)食品有限公司,厂区内一派忙碌景象,国产化原制奶酪GMP生产车间正在紧张建设中。
安牧吉公司是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授张建强依托其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成果,引资1000万元创办的功能性固态乳制品加工厂。“我国功能性固态乳制品的加工技术和关键加工设备主要依赖进口。该成果产业化后,可以完全替代进口。”张建强说,“我们计划建设5条生产线,生产免疫球蛋白及奶酪、黄油、炼乳和婴幼儿乳粉等功能性固态乳制品,预计今年7月试产,年产能可达3.67万吨,产值18亿元。”
安牧吉公司是省市合力推进环大学大院大所创新创业生态圈成果落地生成企业的典型代表之一。我省首批建设的7个环大学大院大所创新创业生态圈,推动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环哈尔滨工程大学成果转化中心、黑龙江科技大学碳谷大厦、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恩维生物、哈尔滨新区“中国星谷”、齐齐哈尔创意设计港、佳木斯数字游民公社、大庆智能钻采装备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落地。与此同时,省科技厅制定生态圈协调联动机制,明确39个部门和单位职责,建立全体会议、专题会议和诉求问题快速响应等机制,促进创新资源在生态圈集聚。实施2024年生态圈联合引导资金项目24项,首批拨付资金3082.8万元,预计转化全人源抗体药物、矿井通风多参数测试系统、粉末涂料等57项科技成果。截至目前,生态圈累计新成立企业100余家,全部为民营企业。
作为环哈工大创新创业生态圈的重要承载区和起步区,哈工大先研院积极推动航空零部件数字孪生智能装调技术、智能变色舷窗等项目落地产业化,一季度新成立哈尔滨卓越动力、黑龙江纳智擎光、哈尔滨先蜂创科等5家企业。举办线上线下路演18场,累计推介待转化项目38个,促成星宏科技等3家企业融资到账1030万元,灵动智能装备等3家企业通过投资机构投决会,累计签约金额2000万元。
向新而行 激活发展新动能
以亚毫米级精度突破外科手术的时空壁垒,用人工智能在方寸间护卫生命,哈尔滨思哲睿智能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凭借自主创新在手术机器人领域不断攀高,推出了国际首创的多模态开放式控制台,首创多地多医生远程手术模式和双主刀双机器人手术模式。目前,公司研制的三款康多机器人核心产品全部获得国家药监局Ⅲ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科技创新是实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的根本,也是新质生产力的特点和原动力。”思哲睿董事长杜志江说,思哲睿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获得了来自国家和省里的大力支持,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术像一体化人工耳蜗精准植入手术机器人系统研发”,2024年获批主持2项黑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完成的黑龙江省“百千万”工程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远程微创手术机器人的研制”以“优秀”等级通过了验收,并晋级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杜志江希望将思哲睿打造成全球领先的手术机器人科技企业,增进人民健康福祉。
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省科技厅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坚持“企业出题、科研解题、市场阅卷”,修订《黑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管理办法》,完善揭榜挂帅等项目组织机制,在省重点研发计划和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全部由企业牵头的基础上,聚焦智能机器人、智能农机装备、高油高产大豆、先进材料等重点领域加强项目统筹,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项目,支持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承担更多的科技攻关项目,探索新模式,打造新业态,开辟新赛道。
以新提质 赋能产业振兴
与“北斗”共舞,将卫星遥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植入黑土地的春耕秋收,黑龙江惠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我国大田种植提供了全球领先的高效解决方案。今年前3月,公司实现产值7000余万元,同比增长17%。
“‘以科技创新让农业更高效’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惠达董事长张宇介绍,“在惠达的近600名员工中,研发人员占到50%。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以‘技术+管理+政策+市场’四轮驱动,通过数字化、集约化和绿色化手段,构建覆盖耕、种、管、收全周期的智慧农业生态,助力农业稳产增产,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高端品牌。”
我省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呵护民营企业创新活力,让更多民企敢创新、愿创新。
今年,省科技厅启动“科技总师”选派工作,围绕卫星制造、智能机器人等重点领域,已收集465家企业的496条引聘需求,将组织科技人才到生产一线服务企业创新发展,赋能产业振兴。
加快科技金融融合发展进程,我省设立总规模5.05亿元的龙江天使基金,重点投资新质生产力领域的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去年省科技厅联合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等银行机构开展78场银企对接活动,促使各银行机构对科技型企业投放贷款近7亿元。对天有为等941家企业兑付2024年度研发投入奖补资金2.36亿元,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7成。受奖补企业研发投入总额98.5亿元,在全省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达84.6%,同比增长8.8%。
根据日前发布的《黑龙江省科技成果产业化突破年行动方案》,我省将建立常态化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对接机制,建立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担保代偿补偿机制,今年将新增获得融资担保科创企业200家以上,全省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超过1100亿元。
政策的引导和支持持续加力,创新生态不断优化,进一步激发了民营企业向“新”提“质”的动力,龙江民企将在新质生产力的赛道上跑得更快、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