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家门口”的优质医疗守护
山西日报记者周慧芳 山西日报通讯员王晓艳
开设少儿妇科、引入智能化手术系统、开展高难度精准微创诊疗,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依托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通过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与前沿技术创新,为山西及周边地区群众搭建起全生命周期健康守护平台,切实降低跨省就医比例,民生获得感在“家门口”落地生根。
填补少儿妇科诊疗空白
家住吕梁的小悦已14岁,进入青春期的她看着同班女生大多来了例假,自己却毫无动静,十分焦虑。父母带她到当地医院做超声,告知子宫显示不清,建议外出检查。
经多方打听得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有针对未成年女性开设的少儿妇科门诊。庆幸的是,2022年,太原市人民政府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依托太原市中心医院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派驻知名妇科专家到太原出诊,原本打算赴京看病的小悦一家喜出望外。
“小悦先天无子宫和卵巢发育,虽乳腺和阴道发育很好,却因患临床罕见的‘两性畸形’,即‘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不会来月经,将来也无法孕育宝宝,且体内性腺恶变几率很高。”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之后,妇科执行主任尹玲为小悦制订了详尽的治疗方案,并约好暑假时解决孩子后续“性腺”手术和激素替代治疗事宜。小悦父亲临走时感激道:“您不来太原,我们就得千里迢迢去北京,这省去很多麻烦!”
“少儿妇科是针对儿童及青少年女性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妇科问题,像生殖器发育畸形与肿瘤、性早熟与性发育延迟、月经不调等。”尹玲说,这些特殊的疾病,对孩子、家庭和社会来说都很不幸。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初衷,就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在患者需要帮助时,能在“家门口”找到专业力量,获得科学诊断,减少四处奔波的痛苦与成本。
“在全省率先推出少儿妇科特色诊疗的同时,还首创女性外阴疾病多学科综合诊疗中心,填补学科空白。”妇科主任武唤秀介绍,尹玲领衔8名妇科专家团队,马不停蹄创建特色专业学组、多学科诊疗中心,手把手带教培养年轻医生,把在北京初创的诸多妇科特色学科毫无保留地引入山西。“已有上百名女孩在家人陪伴下,解决了其生长发育过程中遇到的生理、心理问题,让在成长困惑中徘徊的女孩重展自信笑颜。”
微创手术“镜”显芳华
“感谢您为我女儿选择了这种手术方式,不仅创伤小也不会影响将来生育。”不久前,北大医院太原医院妇科病房内,张女士16岁的女儿选择接受康多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解决了困扰女孩半年之久的健康隐患,术后恢复良好。
尹玲介绍,机器人手术定位精准、操作精细,3D立体效果和手术器械多角度旋转。对未成年的花季少女来说,能够更大程度地保留其卵巢组织,并保护其排卵功能不因手术而被“打扰”,不会影响将来的健康成长和婚育生活。
“在北京专家助力下,科室积极开展新技术,除指导年轻医师开展单孔腹腔镜手术之外,科室人员分批到北京参加培训,掌握机器人手术系统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武唤秀说,去年成功实施首例3孔康多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卵巢畸胎瘤剥除术。目前,该手术正在申报该院新技术立项,有望大规模开展。
43岁王女士被间断性外阴瘙痒困扰10余年,寝食难安、坐卧不宁。得知北大医院专家胡君教授在太原出诊,遂来就诊。“最好做一个外阴镜检查,让肉眼不可见的病灶瞬间显露出来,提高诊断准确率。”胡君的耐心解释打消了王女士的顾虑。果不其然,检查显示皮肤已发生病变,建议手术治疗。
“外阴镜是发现外阴癌前病变的‘照妖镜’。”胡君介绍,有了这个“神器”,医生才能精准定位病灶,进行病理活检。自开展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以来,已为20多例患者开展了外阴镜检查及活检,为患者诊治提供了保障。专家提醒,切不可将妇科病中的部分炎症视作无足轻重的“小问题”,一旦因疏忽而延误治疗时机,极有可能演变为棘手的“大问题”。
武唤秀表示,科室在北京专家支持下,积极引进新技术,妇科、泌尿科等多学科团队致力于国产机器人微创手术的实施,为患者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助力健康山西战略稳步前行。
“大病重病不出省”显成效
“规划特色诊疗中心、教学及学历提升……在尹玲主任带领下,对全科室医生及护士进行了学科亚专业划分,年轻医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各自的专业目标明确,工作积极性提高。”武唤秀在2024年妇科年终述职时,语气坚定而自信。
“在重点建设的四大中心中,除了妇产生殖中心,还包括泌尿与肾脏病中心、心血管病中心、皮肤病中心等医学中心。”北大医院太原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袁建峰表示,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党中央着眼于健康中国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大举措。
谈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成效,袁建峰介绍,通过“国家队”优质资源下沉,医院进行了品牌、技术、管理、人才、标准、科研、教育“七平移”机制。自共建以来,两家医院同道联手共开展新技术261项,31项填补省内空白。去年,门急诊就诊人数较上年增长12%,手术增长6%,分娩1302例,增长43.66%。太原市外山西省内医保患者门诊数量同比增长309%,山西省外医保患者门诊数量同比增长146%,医保患者通过医院途径外转数量同比下降76%。此外,血管外科被确定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急诊医学科、康复医学科被确定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核心培育专科)。
“合作共建期间,完成山西省首例5G超远程国产机器人手术,乳腺外科乳腺癌保乳手术超过50%,肝胆胰外科肝脏手术取得突破,中医科入选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项目。”袁建峰指出,这种从“输血”到“造血”再到“生血”的模式,让三晋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国家级诊疗服务,真正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山西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