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海洲:现金分红并非越多越好,需要做到“三个兼顾” | 立方大家谈

皮海洲 | 立方大家谈专栏作者
4月17日晚,多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大额分红方案。其中,科达利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0元(含税),博科测试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3元(含税),安图生物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2.6元(含税)。
根据统计,截至4月17日22时,A股共有1474家上市公司拟进行2024年度现金分红,每股股利有望超过0.1元的上市公司有1066家,占比约为72.32%。超过0.5元的有246家,超过1元的有78家。
另外,贵州茅台、宁德时代、比亚迪、春风动力、爱美客、吉比特、同花顺、慧翰股份、东鹏饮料、中国移动、中国神华、华特达因、华利集团等23家上市公司每股股利达到或超过2元。其中,贵州茅台以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76.24元,暂居首位。
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不断,而且不少公司还推出了高派现方案,现金分红无疑成了当下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一大亮点。市场各方面对此也是津津乐道。以至个别业绩不佳的公司,也打肿脸皮充胖子,不仅将当年的利润分配一空,甚至将家底也掏了个七七八八。
现金分红被市场视为是上市公司给予投资者的投资回报,所以,近年来管理层也一直积极倡导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甚至鼓励上市公司一年多次分红,以增加投资者的获得感。不过,现金分红也不是越多越好,甚至把上市公司的利润与家底全部掏空分光。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也需要理性,而这种理性主要表现为“三个兼顾”。
一是要兼顾到公司发展对资金的需要。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不能将当年的利润分配一空,至少需要留存一部分的利润用于企业的发展。特别是一些处于成长阶段的企业,对资金有着较大的需求。所以这类公司要留存更多的利润用于企业发展,而用于投资者的现金分红可以适当减少一些。
虽然上市公司在需要发展资金时,可以通过再融资来加以解决。但上市公司一边高派现,一边再融资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是损害投资者利益的。毕竟现金分红的最大受益者是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等大股东,而再融资却需要由公众投资者来买单。因此,上市公司一边高派现一边再融资的做法其实是不利于保护公众投资者利益的,上市公司要尽量杜绝这种做法,能不再融资的,就尽量不要再融资;能少再融资的就尽量减少再融资。
二是要兼顾公司防范风险的需要。企业的发展有起有伏是正常的。但企业要持续健康地发展,就需要做好防范风险的工作,要做到安居思危,未雨绸缪。在企业发展处于顺风阶段的时候,要考虑到企业陷入困境之时。而要防范风险,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做厚家底,让企业有更多的未分配利润与发展基金,也即是有更多的“余粮”。所以,上市公司的家底切忌被轻易掏空,尤其是以现金分红的名义来掏空上市公司的家底。实际上,这种掏空家底进行现金分红的做法很大程度上是向大股东进行利益输送,是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一种重要方式,应坚决予以制止。
三是要兼顾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虽然现金分红是上市公司对投资者的一种回报,但对于中小投资者与大股东来说,二者的意义其实是不一样的。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现金分红的回报意义较为有限,因为除息机制的存在与红利税的征收,中小投资者并不能从现金分红中得到相应的回报,甚至还会因为现金分红而出现投资损失。但大股东则是现金分红的最大受益者,它可以让大股东在不减持股份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甚至是丰厚的回报。所以大股东更喜欢现金分红。
正是基于中小投资者与大股东在面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时的利益不一致,因此,上市公司在进行现金分红时务必要兼顾中小投资者利益。尤其是对于那些高派现公司或巨额分红公司,在通过现金分红照顾大股东利益的同时,还应将一部分现金用于上市公司注销式回购。
毕竟这种注销式回购可以有效提高上市公司股票的投资价值,而且公司股票也不需要因此进行除息处理,投资者也无需缴纳红利税。因此,注销式回购才是上市公司回报中小投资者的有效途径。那些高派现与巨额分红的公司,在进行利润分配时,有必要将现金分红与注销式回购结合起来,这是同时兼顾大股东利益与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一种做法,实际上也是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一种保护方式。
责编:李文玉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