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益生菌“活着”抵达肠道?全球首创技术改写“肠”态
来源:媒体滚动
“万和大厦高几许,瘟神不扰人间。”这句镌刻在深圳万和制药有限公司总部的标语,也是研发总监马俊和同事们深耕医药领域的初心与期望。
如何让益生菌“活着”抵达肠道?是一道颠覆性技术难题。经过多年研发,马俊和科研团队在国内首创多层滴丸制剂技术,实现了活菌到肠。

技术破圈:
全国首创多层滴丸制剂技术
走进万和制药展厅,一块广东省肠道微生态制剂企业重点实验室的牌匾格外引人注目。
“这是一块非常有含金量的牌子。”马俊介绍,这块牌子由广东省科技厅颁发,每年仅10家企业能获这一荣誉。马俊开玩笑说,拿到这块牌子实在令人自豪,更令他满意的是这块牌子还很“值钱”,省、市、区都相应给予企业数百万元的研发经费支持。

获省级实验室殊荣,万和制药靠的是在肠道微生态制剂上的长期研发和技术突破。
“补充益生菌等产品有助于改善肠道微生态,但外界往往忽略,益生菌被服用后先到人体的胃,在到达肠道之前已经被强胃酸杀死。”
2011年,马俊从国外学成归来后便来到深圳,在研发过程中,马俊和团队关注到这一问题,并作为研发的主攻方向。
2013年,万和制药开始自主研发多层滴丸制剂技术。2019年,多层滴丸制剂技术自主研制成功,攻克了国际垄断的“卡脖子”难题。2020年,益生菌多层滴丸实现常温保存、活菌到肠。
“目前开发出来的产品,耐胃酸存活率达到70%以上,整体活菌到肠率达到50%,比其他产品高几万倍以上。”马俊介绍,多层滴丸制剂技术属于全国首创、国际领先,多项专利技术确立了万和制药在肠道微生态领域的领先地位。

近年来,马俊团队还研发了一项名为FMT-MLSC(黄龙滴丸)的全球首创肠道微生态制剂,通过将肠道菌群封装于滴丸中,实现到达大肠时释放的精准靶向治疗效果。目前正在临床研究,团队争取推动这款产品获批上市,早日造福患者。
选择深圳:
发展生物医药有很多“创新搭子”
“选择在深圳发展生物医药是正确的选择。”在深圳从事研发多年,马俊和团队首创多项制剂技术,也见证了深圳生物医药产业的迅速发展。

2017年,马俊随着企业搬入位于光明的产业园区。园区建筑面积近7万平方米,集生产、中试、研发、办公于一体。搬来后,最直接的改变是不用再舟车劳顿,各环节无缝衔接,效率大大提高。
马俊说,在深圳发展生物医药有很多“创新搭子”,仅在光明区就有35家生物医药规上企业,有深圳医学科学院、深圳湾实验室等科技创新载体。“高校科研机构的基础研究能力强,企业研发强在转化端,双方可以优势互补。”马俊表示,企业已经对接了中山大学药学院等科研机构,在一些前沿领域进行联动合作。
制药技术前进的一小步,代表着造福患者的一大步。马俊表示,他和研发团队将继续深化在大消化领域的创新,推动更多创新药上市,打造全球肠道微生态治疗标杆。
深圳特区报于近日推出
“创新创业深圳人”系列报道
讲述创新创业深圳人的故事
我们的报道将一直持续期待您的讲述告诉我们您和您身边创新创业深圳人的故事

联系方式
简要讲述您在深圳创新创业的基本情况并附上联系方式
- 发送至邮箱shenzhentqb@163.com
- 在征集帖以及相关报道下留言
深圳特区报将安排记者对符合要求的线索采访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