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所在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28年淬炼0.2毫米“中国芯”!湖北“钢铁侠”受国家表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11:15:00    

4月28日,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硅钢部热处理首席操作、高级技师胡惊雷上台接受表彰。会后,在接受长江云新闻的采访时,他激动地说:“能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这是国家对一线产业工人的高度肯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积极参与硅钢技术创新与智慧制造,让硅钢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为建设硅钢全球第一品牌而努力奋斗!”

在钢花飞溅处,听见时代的惊雷。胡惊雷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利剑出鞘,剑指世界级的硅钢“卡脖子”问题。他用28年淬炼出属于中国钢铁工人的匠心传奇。

从技校生到“钢铁侠”

用18本笔记炼就人生

1994年,胡惊雷考上了大学。望着病床上的父亲,看着家徒四壁的门庭,他含着热泪收起通知书,宽慰父母,“只要用心,干哪一行都能成才”,踏进了有生活补贴的武钢二技校。

第一次走进车间,看着卷曲的钢带在炉中翻腾,“我知道,这就是我的战场”。在生产线上,他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把现场当课堂,他的笔记里记下了《三大规程》涉及的所有实际问题,到现在,一共记了18本。

从一名技校生到硕士生导师,从热处理操作工成长为热处理首席操作,胡惊雷总结了12个字:“学有所成、学有所悟、学有所用。”

勇摘钢铁“明珠”

为大国重器装上“中国芯”

硅钢是国家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材料,被誉为钢铁行业“皇冠上的明珠”。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高端硅钢产品的生产领域几乎一片空白,被国外垄断。硅钢中难度最大的是取向硅钢,其中有20多道工序,700多个工艺参数,要在高温高压情况下把钢材压到一张纸那么厚。“难度好比撒一把芝麻,让芝麻尖都指向同一个方向。”胡惊雷这样比喻。

作为钢铁工人,看到这样的处境,胡惊雷憋着一股劲儿,决心改变被动局面。奋战大半年,他摸索出“全国产化高磁感取向机组脱碳退火操作法”并形成标准。

28年来,他先后攻克60多项技术难关,15项技术指标刷新历史,参与研发和生产的高端取向硅钢达世界领先,打破国外垄断,为世界最大的三峡电站特大型变压器装上“中国芯”,为华龙一号、白鹤滩、乌东德、向家坝等“大国重器”作出突出贡献。

花200元省出1000万

“花小钱办大事”

在硅钢热处理车间,氧化镁涂层结垢曾是困扰行业30年的“顽疾”。

在生产过程中,氧化镁浆液容易在涂层机托层盘内产生结垢,每6天要清理一次积垢,严重影响产线运行,每个月还要浪费1万元的氧化镁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胡惊雷在实验中经常被喷得满身都是氧化镁浆液,他笑称:“同事打趣问我为什么这么白,我说都是泡出来的。”

那段时间,他正在读《笑着离开惠普》,其中“花小钱或者不花钱办成事才叫能力体现”的理念让他颇为赞同,“我在家里看见抽水泵,突然来了灵感。”

随后,胡惊雷依据抽水泵原理画设计图,用了两个不到200元的配件彻底解决30年来的“老毛病”。据悉,整个硅钢部同类机组推广使用他发明的“控制氧化镁涂层机结垢飞溅装置”后,年降本增效1000多万元,该成果荣获湖北省第三届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唯一特等奖。

匠心传承

让“钢铁荣耀”照亮后来者

“天然气使用含水量偏高的话,一定要关注,会后我就把我们的干燥炉、加热炉,使用天然气的设备巡查一下。”

这样的调度会,在武钢天天开。会后,胡惊雷就会带头在300米长、20米高的生产线上,上下前后巡检6次以上,每年要穿破3双工作鞋。

为传承好技能经验,胡惊雷编写了20多万字的出版教材《硅钢热处理实用手册》。截至2024年,胡惊雷创新工作室平台先后培养技师15名、机长6名、班长32名、技术状元3名、技术骨干130余名。他还受聘为武汉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每年为学校、企业授课20余场。

“我的师傅把我也带成了师傅,我除了向徒弟传授技艺,还要把敬业、精益、专注和创新的工匠精神也传递给徒弟。”

当钢水沸腾,0.10毫米高强度硅钢在武钢量产时,一个产业工人的匠心与一个制造业大国的雄心,正在共同淬炼出属于这个时代的“钢铁荣耀”!

(长江云新闻记者 刘蕊俊 刘庆志 秦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