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互动+艺术”,湘桥区以童趣互动传递生态文明理念
“科普+互动+艺术”,湘桥区以童趣互动传递生态文明理念
“同学们,你们知道‘垃圾怪兽’分为哪几类吗?”“废弃的玻璃、金属、塑料都属于可回收物哦。”今年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近日,潮州市湘桥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将垃圾分类移动科普馆“搬”进潮州市绵德小学,为390余名小学生和幼儿带来一场妙趣横生的环保知识盛宴。专业讲解员以生动活泼的讲解,带领孩子们探索垃圾分类的奥秘,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绿色之旅。

此次活动以“垃圾分类投 童心护地球”为主题,设置科普区、游戏区、手工区、拍照打卡区四大主题区域,通过充满童趣的互动体验,向孩子们传递生态文明理念,让垃圾分类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

在变废为宝手工体验区域,种植“地球”计划和“地球”挂饰——纸盘笔袋制作体验吸引了众多孩子的目光。种植“地球”计划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孩子们将废弃纸张打湿重塑成球形,在其表面种植亚麻籽,并通过绘制上色,让球形逐渐呈现“地球”模样。“地球”挂饰——纸盘笔袋则是以再生纸盘为原材料,孩子们通过在纸盘上绘制地球轮廓,构建储物空间,用绿色、褐色等彩纸表现海洋与陆地的生态环境,搭配眼睛、嘴巴等装饰元素,塑造出可爱的卡通地球形象。

科普区内,讲解员围绕“垃圾怪兽”的危害、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指南、未来垃圾分流分类体系方向、湘桥区垃圾分类发展历程和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孩子们直观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游戏区里,“垃圾分类投沙包”“环保真人飞行棋”“趣味问答大转盘”“智能互动巧分类”等丰富多彩的游戏,让孩子们在闯关挑战中提升垃圾分类能力。

活动中,孩子们还手持“集贴任务卡”穿梭于各个区域,通过完成科普问答、游戏挑战、创意制作等任务收集“垃圾分类小怪兽”贴纸,最终兑换主题文创礼品,在寓教于乐中加深对垃圾分类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回家后我可以和家人一起把家里的垃圾进行分类。”201班学生王霖婕兴奋地说道。207班学生陈李忻也表示,活动结束后,她将把家里的垃圾桶标上标签,做好分类,提醒家里人按分类投放垃圾。
“活动采用‘科普+互动+艺术’形式,旨在打造沉浸式环保教育课堂。”潮州市湘桥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坦言,湘桥区希望通过“玩中学、学中悟”的沉浸式体验,打破传统单向灌输的教育模式,让垃圾分类不再是书本上的概念,而是转化为孩子们看得见、摸得着、能实践的生活技能,让环保意识真正扎根孩子心中,实现从认知认同到行动自觉的跨越。
湘桥区表示,将持续推动垃圾分类移动科普馆以巡展的方式,走进机关、社区(村)、企业和公共场所,让生活垃圾分类走进千家万户,助力垃圾分类从“新时尚”转变为“新习惯”,为建设绿色家园贡献力量。
撰文:董志豪
【作者】 董志豪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