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基础教育:广州理工学院AI科普行覆盖近5000高中学子
4月10日,广东省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新闻发布会在穗召开。会上,广东宣布在全国首创师生人工智能素养框架,将系统推进“2+1”方案,打出AI教育“组合拳”。近期,广州理工学院组建专家团队分赴广东潮州、英德、普宁等地市九所中学,开展“人工智能科普进校园”系列主题活动,覆盖近5000名高中学子,推动高校教育资源下沉,助力中学科学素养培育与生涯规划。

“知识科普”与“价值引领”双管齐下,“人工智能科普进校园”系列主题活动进一步展现AI赋能基础教育。在潮州市松昌中学,广州理工学院周延周教授、林嘉亮博士、黄坚博士等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金字塔”“颠覆性技术下的职业前景”,结合GPT-4等前沿案例,剖析AI对社会经济结构与职业需求的影响,强调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的核心作用。
在揭阳普宁,智能控制先锋工作室成员郑煜蓝等学生代表现场演示自主研发的机器人,并与中学生展开技术探讨,展现“以赛促学、以创促教”的实践育人成效。同时,结合学校“教师工作室”机制(如智能控制先锋工作室),推广“项目制学习+产业班”培养模式,吸引学生关注AI领域职业路径。

系列讲座和直观展示让各地各校的同学对AI产生了浓厚兴趣。松昌中学学生表示:“林博士的讲座让我意识到,AI不仅是工具,更是需要基础学科支撑的体系,此外,还要积累实践和科研训练,未来想报考广州理工的计算机专业。”

校地合作能够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也能进一步带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为进一步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广州理工授予广东信宜中学、信宜砺儒中学、惠州博罗中学“广州理工学院优质生源基地”牌匾,强化中学与高校的协同育人网络,同时依托学校“一校三区”布局,呼应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制造产业升级需求。这一举措将赋能乡村学子科学素养提升,为乡村基础教育提质增效与乡村振兴注入全新动能。
文|记者 孙唯 实习生 胡倩图|学校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