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坛2025分论坛“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藩篱与未来路径”举办


4月25日下午,上海论坛2025分论坛“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藩篱与未来路径”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本次论坛由复旦大学主办,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承办,旨在汇聚国际智库、学术界与产业界力量,就人工智能在全球治理中的制度障碍、安全风险与可持续发展路径进行跨领域、高层次的对话与协作。与会专家系统性地提出了务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和技术路线图,为构建开放、包容、公正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新格局提供了重要智识支撑。
本次分论坛由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副教授、复旦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副主任江天骄与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上海数据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姚旭共同主持。
上半场,联合国前副秘书长Kim Won-soo、日内瓦安全政策中心执行主任Thomas Greminger、美国降低核威胁倡议组织副总裁Lynn Rusten、宏理国际总裁Eric Richardson、战略预见集团总裁Sundeep Waslekar、西蒙长期治理研究所联合创始人兼联合首席执行官Maxime Stauffer、战略预见集团执行主任Ilmas Futehally、嘉川大学法学教授、人工智能·数据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Kyoungjin Choi等八位专家,从多边框架与制度设计入手,深入剖析了区域监管协调与机制创新的重要性;针对人工智能在一些领域的特殊挑战,提出了前瞻性的协同治理思路。
下半场,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互联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方师师、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中国-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与合作中心办公室主任魏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全球工业人工智能联盟卓越中心秘书长徐纯、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AI治理部部长殷雨薇、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国数标委副秘书长张群、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中心秘书长封帅、同济大学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鲁传颖等七位专家,聚焦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与产业实践,从大语言模型基础设施的普惠潜力到数字不平等再均衡、从产业安全治理到可持续发展倡议,再到数据标准对接,全面探讨了在实践层面推进人工智能治理的路径,强调数字基础设施公平配置与国际技术标准协同发展的必要性。
本次分论坛以多元对话与深入研讨相结合的方式,既为学术界与决策层搭建了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的高水平交流平台,也为人工智能产业界提供了前瞻性政策蓝图和技术指引。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应共同助力全球南方国家提升人工智能治理能力、弥合智能鸿沟,推动全球南北协同创新,实现技术进步与社会价值的共融共赢,以制度设计、政策研究和产业实践为抓手,共同推进公平、透明、可持续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体系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