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所在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印尼版深圳”起航,中企如何抓住先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09:18:00    

葛红亮

近期,印尼中爪哇省巴唐工业园经济特区正式启用,这一经济特区由原巴唐工业园升级而来,印尼总统普拉博沃对此寄予厚望,其在出席启动仪式时表示,期待该经济特区未来成为“印尼的深圳”。对于中企来说,印尼打造“印尼的深圳”的宏伟愿景和战略目标,无疑提供了又一个扩大参与东南亚新兴市场和融入地区产业链、价值链与分工链的重要机遇。实际上,“印尼版深圳”建设起航之际,中企已经有了多个先天优势,而这将成为中企未来继续抓住先机的关键。
首先,“印尼版深圳”起航,中企的先天优势极为明显。一是,中企对巴唐工业园经济特区的前身——巴唐工业园并不陌生。在中印尼两国2021年签署的“两国双园”合作备忘录中,巴唐工业园被列为中印尼合作的核心园区。就在巴唐工业园升级为巴唐工业园经济特区的当日,中建国际与印尼巴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合作谅解备忘录签署。这些合作不仅涵盖传统基建领域,更注重供应链整合与技术转移,旨在引进更多战略合作伙伴推动特区发展和促进产业升级。中印尼“两国双园”合作由此不仅更趋稳定,而且展现出飞跃式发展姿态。
二是,中企对“深圳经验”并不陌生。作为改革开放“试验田”和对外开放“重要窗口”,深圳特区已经走过了45个春秋,更以其举世瞩目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向世界展示了一条独特的特区发展之路。不同于工业园,作为经济特区,巴唐将会享有多项财政和税收政策支持与一系列投资便利化的举措,进一步展示印尼新一届政府扩大开放和吸纳更多国外投资的决心。此外,“深圳经验”还在于深圳目前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优势能够与印尼市场相结合。
三是,中印尼两国企业近些年已发展成为“产业链合伙人”。宁德时代、青山控股等中企已经纷纷与印尼国内企业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凭借技术优势在当地建企设厂,本土化发展成效初显。作为中印尼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旗舰项目和东南亚第一条高铁,雅万高铁开通后已经对印尼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显著效益,而这也为中企未来深度参与印尼港口、电网升级等打开了更多窗口,中印尼基建合作空间和前景预期良好。不仅如此,印尼还是东南亚地区数字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无疑,这为中企未来深度参与巴唐特区建设奠定了基础。
其次,除了正确审视自身的先天优势之外,中企还需要进一步做好规划以抓住先机和在“印尼版深圳”未来建设中深耕细作。其一,中企必须清晰把握印尼对巴唐工业园经济特区的定位,而深度研究巴唐工业园经济特区的政策和区域规划将成为中企抓住先机的起点。巴唐肩负着中爪哇走出低端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困境的重任,技术密集型产业将成为巴唐特区未来的主导行业。因此,中企需关注“印尼制造4.0”战略和做好中印尼两国产业、产能战略对接,注重数字经济、科技转移与产业转移密切配合,推动新能源产业、IT和数码行业等在巴唐形成良好产业生态链条。
其二,中企还需要在参与巴唐建设中做好风险规避。此前,中企已经在印尼投资过程中遭遇过政策风险、文化差异等挑战,因此中企需根据印尼相关法规和劳工政策,在用工和原材料使用方面遵守印尼本土化率的要求,同时还可采取在印尼寻求本土化合作伙伴,例如财团、企业或政府部门,通过合资或技术授权的模式降低投资风险和规避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
其三,中企还须着眼于构建一个长期发展的合作伙伴生态。巴唐是印尼众多经济特区之一,同样是印尼未来实现“2024宏愿”与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寄托之一。鉴于此,巴唐特区的发展指标显然不仅仅是经济层面,还包括教育发展等社会进步方面的指标。为此,中企在参与巴唐建设中应联合印尼或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和研究机构,建立高等院校、技术培训中心和研究院,实现当地人力资源发展和技术进步。同时,中企还需更加注重企业社会形象,积极参与当地社会公益项目,同时树立品牌意识和把握数字经济时代社交媒体的力量,让中企的影响触及年轻群体及使他们成为中企在当地的代言人。
“印尼版深圳”建设已经起航,但这不是深圳经验在印尼的照搬照抄,中企不仅要聚焦于巴唐和印尼的实际,而且要从中印尼产能对接和中企更深度参与东南亚市场的角度进行长远和富有战略性的规划。唯有如此,中企方能在拥有先天优势的基础上持续深耕巴唐特区,并为中印尼共同实现现代化贡献力量。(作者是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副院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