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筑梦 创新发展 青岛十九中多元赋能师生共成长
青岛十九中秉承“实干”校训精神,坚持“为学生生存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把发现人、发展人、成就人放在教育教学的核心地位,坚持文化引领、改革求变、管理创新、特色发展,倾力打造核心实力助力师生发展,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超越。先后获得全国创新名校、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山东省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青岛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大单元教学实验学校等200余项荣誉。

双向互促助力教师“拔节生长”
强校必先强师,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强校提质的源头活水。学校针对教师队伍发展现状,依托三年“强组建设”的成果,着力构建以“学科建设”持续促进“教师发展”、以“教师发展”助力推动“学科建设”的双向循环式发展模式,以团队式发展缩小差距,实现弯道超车。


制定年度教师校本培训方案,着眼全体教师专业发展,组织不同层面培训。创新校内“小菁英”培养模式,筛选一部分事业心强、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形成团队,评选校内教学能手、青年教学能手,进行重点培养、抱团发展。成立18个“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坊”,形成“赛马”效应,制造“后浪危机”,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的持续发力。

目前,学校数学、历史、地理学科成功挂牌市级学科教研基地。青年教师中有8位获评“菁英教师”。上年度在青岛市“一师一优课”比赛中,学校共获评6组优课;在青岛市普通高中命题大赛中,学校个人及团队共获奖18项;两项比赛获奖数量均位列局属学校第二名。在青岛市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中,5人获奖。另有1名教师获全国基本功大赛二等奖,1名教师获省班主任基本大赛一等奖,教育部各类白名单比赛全国级优秀指导教师18人次。

面向未来教育培养“德能双馨”人才
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深刻改变教育形态的当下,学生需要具备全新的核心竞争力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学校以面向未来教育为切入点,以推进教育现代化为引领,以学生发展为导向,以“四色德育”品牌活动开展为抓手,将学生数字素养纳入人才培养目标,将数字创新教育融入课程体系,积极实施活动课程化,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健康体魄、才艺广泛、崇尚劳动和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学生。

学校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树立全员育人,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全面提升德育工作的广度、宽度、温度、效度。全体导师发挥“五员”作用,即成为学生的思想引导员、课业辅导员、心理疏导员、生活指导员、成长向导员,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制定指导方案,关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成长,激发自尊、自爱、自强、自信意识,培养学生阳光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学校以国家课程校本化和STEAM理念为两翼,构建了“基础课程+拓展课程+探究课程”三级体系,培育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让学生既能驾驭指数级增长的技术工具,又能保持着对人性温度的深刻理解;既能在算法丛林中精准导航,又能在不确定中创造意义。

2023年学校入选“青岛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应用特色学校”;2024年入选“全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学生在各类科技创新、人工智能等数字素养比赛中获奖130余人次。2024年1名学生获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三等奖,1人获全国中学生生物奥赛山东省一等奖,3人获全国中学生数学联赛山东省二等奖,1人获全国中学生物理奥赛山东省三等奖;2025年获得头脑奥赛全国第三名。这些都是对健康、多元、个性、创新发展的最好诠释。

每一步探索都是成长的蜕变,每一次实践都是梦想的拔节。青岛十九中将一如既往在实干中形成共识,在实干中解决问题,在实干中实现愿景,在教育的沃土上深耕不辍,积极搭建多元平台为师生成长护航。

2025年招生情况:
青岛十九中2025年共计招生20个班,其中:面向四区和高新区招收科技班2个,自招班5个(含扩招1个),普通班9个;面向七区和高新区招收中美班1个、中澳班1个;面向即墨区招收普通班2个。普通班招生计划中包含艺体特长生、足球后备人才招生计划。
欢迎广大学子报考青岛十九中!
半岛全媒体记者 郝春梅 通讯员 张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