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减重享“瘦”春光,南通打出体重管理“组合拳”
眼下春光正好,正是调整饮食、克懒减重的好季节。随着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体重管理”成为热门话题,各地的三甲医院纷纷在近期推出“减重门诊”。从初步的饮食管理、运动干预、药物调理,再到代谢治疗、中医诊疗、外科手术等,为众多胖友们的体重管理各种“支招”。南通市卫健委近期发布了“体重管理年”活动五大举措,推出一系列体重管理“组合拳”,鼓励各级医疗机构开设“减重门诊”,引导公众科学动态管理体重。近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走进南通多家三甲医院,实地探访不同类型的“减重门诊”。

“管”的不止体重,也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
“小姑娘血糖飙升到测不出来,因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住进了内分泌科抢救。”20岁的山东姑娘圆圆体重160斤,前不久因为暴饮碳酸饮料晕倒,被送进南通市中医院。病床上,圆圆除了胰岛素降糖外,还进行耳穴压痘和穴位埋线。南通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中医师曹拥军说,耳穴压豆和穴位埋线有助于控制饮食和促进机体代谢。“减重原理其实很简单,控制饮食的摄入和促进能量的消耗。”
曹拥军告诉记者,像圆圆这样的年轻肥胖患者越来越多,与之相伴的是,一些并发症的年轻化趋势,比如痛风、糖尿病、高尿酸等。“没有一个健康的胖子,胖就是病,胖是万病之源。”曹拥军认为,肥胖是有记忆效应的,只有慢慢地递进式改善体质,才能更有效的管理体重。
记者了解到,南通市中医院内分泌科“减重门诊”受到各个年龄段的热捧。该院结合中医体质辨识、人体成分分析、辨证施治等方法,从全面的评估到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运动处方,从中药代茶饮到中药组方,组成肥胖症的全流程、全链条管理。此外,还配合针灸、艾灸、穴位埋线、刮痧、中药贴敷、耳穴压豆等中医特色疗法。
鸡蛋、酸奶、全麦面包、黄瓜、粗粮饼干......说好跟着网红博主饮食变瘦,体重为何还是不降?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减重门诊女医生丛晔雯从140斤减到110斤,以短视频形式分享了自己的减重心得。在她看来,体重管理需要制定科学方案,盲目地跟风饮食,反而会导致肌肉流失、基础代谢下降、甚至是内分泌紊乱。
去年,由市妇幼保健院牵头,南通连续第二年开展“减重一万斤”活动,超过1500人参与,减重累计3万多斤,丛晔雯就是参与者之一。据了解,从2020年至今,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已连续四年被授予全国“医学营养减重教学基地”。
“其实吃饱也能瘦,减重饮食方案中其中高蛋白食物就有助于加快能量消耗。”南通市妇幼保健营养科副主任王宏星介绍,体重管理不应该受“不吃药、不打针、不节食、不运动”等等噱头忽悠,这些都可能是需要的,而应当由专业医生“量身定制”。同时。对机体成分及机体代谢相关指标定期跟踪,避免滥用药物、过度挨饿等过激方式,从而导致脱水、严重营养不良等问题。“错误的减重方式有害无益,不仅仅不能长期坚持,反复失败减重会从多方面影响机体,进而让接下来减重越来越困难。”王宏星说。

体重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多学科联合诊疗成为趋势
体重管理不是减几斤肉,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多学科参与的联合诊疗,制定个性化方案已成为趋势。近日,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体重门诊”开诊,通过多学科MDT“联合式”诊疗为各类体重异常精准制定健康管理方案。
34岁的卢女士(化名)饮食高热量、高脂肪,平时缺乏规律运动,生活作息不规律,体重已达到188斤,BMI指数 36.71 kg/m2,就诊于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体重门诊。经过内分泌科专家首诊,被诊断为原发性肥胖,合并高脂血症,脂肪肝、胰岛素抵抗,患者晚上打呼噜情况也较为严重。针对卢女士情况,该院启动MDT多学科,由内分泌、中医、消化、营养、针灸、呼吸、胃肠、心理、药学等科室专家围绕患者病情深入研讨,为其“量身定制”了系统化的综合诊疗方案,目前,卢女士正在专家指导下进一步治疗。
“肥胖是一种病症,治疗过程是综合性、阶梯式的”,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魏迎凤说,基于体重异常相关疾病分级及合并症,从疾病确诊到治疗方案确定,再到疗效评估及健康指导,该院体重门诊通过制定系统的诊疗路径和流程,从“医学治疗”+“日常健康管理”两方面同步促进,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全流程、全链条管理模式,以期帮助更多患者实现体重的良好控制。
记者了解到,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也开设了内分泌代谢科联合中医科、营养科、外科、临床心理科等多学科的减重专病门诊。配备有食物模型、体重秤、皮下脂肪测量卡尺、握力器、人体成分分析仪等设备,幷具备内分泌代谢及营养专业背景的医务人员多名,有体重管理及丰富的肥胖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管理经验。
该院根据就诊者上述筛查和评估的情况,结合患者的意愿,饮食起居习惯,制定中西医结合的个性化的减重目标、减重方案,包括:健康教育、营养治疗、运动处方等多方面的管理,尤其还提供全方位心理评估及干预。

治疗前

治疗后
南通推出五大举措,鼓励各级医疗机构开设“减重门诊”
记者了解到,南通市卫健委近期发布了“体重管理年”活动五大举措,包含强化科学指导、创新体重管理科普形式、推广“一秤一尺一日历”、规范体重管理服务模式、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等方面。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实现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显著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局面逐渐形成,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得以改善。
据了解,南通市鼓励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整合相关专业资源,设置体重管理门诊或肥胖防治中心,提供肥胖症诊疗服务;提高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疾控机构等专业人员体重管理和科普能力,推进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体重管理工作,提升医护人员体重管理技能和肥胖症治疗服务水平。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体重管理纳入签约服务,及时向签约居民提供合理膳食、科学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指导。组织专业人员深入社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开展体重管理技术指导和健康咨询活动。
同时,市县两级疾病预防中心强化科学指导,加强公众食物营养和饮食文化教育,倡导吃动平衡、“三减三健”等健康理念,指导公众正确认识健康体重、科学动态管理体重,消除体重认知误区,提高科学健康知识的传播力和可及性。引导公众自觉进行体重管理,推动体重管理逐步形成社会共识。
此外,南通市还鼓励推广“一秤一尺一日历”(体重秤、腰围尺、体重管理日历),鼓励家庭、医疗卫生机构、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宾馆等配置体重秤,有条件的配置体成分仪。扩大健康小屋社区覆盖范围,打造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健身器材等支持环境。推动体重管理科普宣教进家庭、进社区、进学校、进医疗卫生机构、进机关企事业单位、进商超、进宾馆、进餐馆食堂等,逐步扩大体重管理知识普及的覆盖范围。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朱亚运 通讯员 林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