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历史的回响|血战王楼: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 誓死不当俘虏
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31日讯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闪电新闻联合各市、县(区)融媒,推出“聆听历史的回响”系列有声读物,展现在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下,中华儿女为救亡图存进行的英勇斗争,英雄烈士和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及体现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今天,推出抗战时期发生在德州市临邑县血战王楼的战斗故事。
冀鲁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由河北津南地区与山东北部部分县合并形成的战略区,东临渤海,西胁津浦铁路,是华北与华中抗日根据地的重要连接点,战略地位重要。抗日战争时期,冀鲁边第二军分区部队长期活跃在临邑、济阳、齐河、陵县一带,在司令员龙书金、政委曾旭清、副司令员徐尚武和二专署专员孙子权的领导下,他们炸军车、劫军火、割电线、拔据点,成为盘踞在鲁北日军最为头疼的“心腹之患”。
1942年,日军开始集中兵力对我冀鲁边第二军分区部队进行“合围扫荡”。为打破日军封锁,1943年1月25日,冀鲁边第二军分区组织全区县级以上党政军领导干部,在济阳县皂户李村开会研究应对方案,分区基干营、黄河支队、平禹县大队负责保卫工作,总兵力一千人左右。拂晓,二军分区通过侦察获知,日军调集济南、德州、惠民、临邑等地5000多日伪军,对鲁北我军的大规模合围扫荡已经逼近。会议领导决定大部队趁敌人未到之际立即兵分两路寻机突围,要战斗就打他个措手不及,其中一路由专员孙子权带领,另一路由司令员龙书金、政委曾旭清、副司令员徐尚武带领。
孙子权专员带领的一路机关部队,离开皂户李村后,跨过徒骇河径直向北,在敌人包围圈尚未成型之际,顺利突出重围。第二路人马,由于人员多,目标大,离开皂户李村不久便被敌人发现。于是,日伪军便对二分区机关跟踪合围,利用人数优势,对我军形成了直径不过二十里的包围圈。行至临邑县城南的王家楼时,我军遭遇敌人的重兵包围,徐尚武急忙命令部队向西转移,迎面又碰上从齐河、禹城方向包抄过来的敌人,一场恶战迫在眉睫。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考虑到自己对临邑的地理位置较熟且便于指挥,徐尚武主动放弃随机关转移的机会,他率部队抢占了王楼制高点,牵制住敌人,掩护机关首长和主力部队突出重围,自己和所率的百十人被团团围住。他沉着指挥,打退了敌人数十次冲锋。
徐尚武带领战士们集中冲锋,由于力量单薄,伤员太多,无法冲出去,于是他把大家集中在一起,大声疾呼:“同志们,有能力的跟我冲出去,就有活路。没有能力冲出去的,留下来掩护同志、狙击敌人。实在不行了,留下一颗子弹给自己,我堂堂大中华的子孙,绝不能当日军的俘虏!”说完他撕开上衣敞开胸膛,手持刺刀带领战士们向着敌阵发起最后一次冲击。一部分同志冲出了重围,而徐尚武却身中数弹,已不能行走,他要求警卫员等人抓紧时间撤退,然而警卫员坚决不依,背起他艰难地向东南方向走去。在刘屯村,一位老大娘冒死将徐尚武藏在一个地瓜井里,不料却被伪保长刘金发看见。刘金发向敌人告了密,日军闻讯欣喜若狂,纷纷向徐尚武藏身之处围拢。这时,隐藏在附近的警卫员两枪击毙了两名日军,日军误认为是徐尚武开的枪,面对昔日的老对手,又曾多次领教他“神枪”的厉害,敌人再不敢贸然上前,便向井里投掷了一枚毒瓦斯弹。徐尚武随即中毒牺牲,壮烈殉国。
与此同时,由基干营一连长赵义昌带领一连两个排,和另外一个排组成的特务连,在掩护分区机关撤离时,利用漫天大雪形成的优势突袭敌人,打的敌人一时还没反应过来,几十个敌人就被撂倒在阵地前沿。不过敌人凭武器装备、人数优势对我军旋即展开反扑,在敌人三番五次的冲击下,坚守在村北的一连两个排损失惨重。面对惨烈的情况,基干营一连长赵义昌双手高举匣子枪,誓死决不做俘虏,为牺牲的同志报仇!敌人见我守军战斗减员严重,更加疯狂地冲上来,子弹、手榴弹在大雪里穿飞。赵义昌左腿、左臂相继中弹被打断,鲜血透过棉衣汩汩外流,他不能爬,不能动,就趴在雪地上射击,掩护同志们突围,不少英勇的战士牺牲在冰天雪地里,战斗结束后,敌人误以为血肉模糊的赵义昌已死,最终被老乡救起,凭着顽强的意志力活了下来。
王楼一战,基干营三个连及黄河支队、平禹县大队共击毙敌人200余人,伤200余人,圆满完成了军分区转移、保护主力部队的任务。战斗结束后,当地群众就地掩埋了65位在此牺牲的烈士遗体,后来又在王楼村西侧建起了纪念革命烈士的陵园。2012年10月25日,临邑县将王楼烈士陵园的烈士集体搬迁,重新安葬在林子镇官道村新扩建的革命烈士陵园内。
素材整理 郝爱印 王伟奕 刘向阳
配音制作 孟慧 王伟奕 郝爱印
旁白:青年演员 刘沛
